鸣箭中小学生研学回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生而言,成长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更是眼界的开阔。
古语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我们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也要求教育情工作者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鸣箭研学活动主题具有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融合性原则、激发学生自主性原则和挖掘特色性原则,且特色性特别强调了要立足国情、域情和校情。
主题设计的内容,可以是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也可以是学校跨越这种学科之间的一些跨界组合、学科知识的重组。
主题设计的类型,包括自然类、地理类、科技类、环保类、历史、人文、拓展体验类、艺术类、职业探索类等。这些设计的类型,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技信息教育、国情教育等等。
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框架
一、课程实施是目标实践的必要途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课程的目标定位。要在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目标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旅行中的闲适情境,选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并落实到课程目标中。
二、加强课程整合
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但不是把教室里的课复制到旅途中,而是开展基于项目的情境教学。研学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开发学校里学不到的经验、知识、素养。
一方面,走出校园,就要为学生创造这种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里边观察、体验、思考,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锻炼自己。
另外一方面,围绕这种跨学科的内容和项目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健全课程体系
现在关于研学旅行的质量,还没有评价标准,慢慢要制定关于研学旅行的质量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主题和评价方式。
研学旅行将构筑起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桥梁,成为校内外教育衔接、合作、协同创新的一种新的形式。既要克服学校学科的局限,同时也要跟学校密切的配合,注重学校这种跨学科团队的建设,同时关注校外资源的专业化引导,注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协调,真正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个教师不仅仅是学校内的教师,它也包括学校外的指导教师,需要校内校外教师相联合,从认识理解课程的构建原则、实施框架、组织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沟与协调。
四、形成课程体系的特色品牌
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的落实,需要从整体上去推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与融合。经过学校、企业、校外机构之间的对接,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
下面回顾下鸣箭有做和执行过的研学活动的合影。2021年鸣箭依然在路上,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